基层中医助理医师,让基层百姓直接受益
“王阿姨,在经过了几味中草药调服后,您嗓子干的老毛病是不是好多了?如果您再做一次针灸理疗,效果会更好。”11月2日上午10点多,在保德县义门镇卫生院,该县土崖塔乡榆树里村的村医李建华正在仔细地为患者王阿姨进行问诊把脉,还专门为她制定一套中医辅疗清单。
一个乡的村医可以在另一个镇的卫生院坐诊,为百姓看病?“他能在这儿上班,得益于我们县今年启动的乡镇卫生院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义门镇卫生院院长可警告诉记者。
组成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破解基层人才短缺难题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但是,在基层,由于医疗机构人员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不高等因素,“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是一个社会焦点。
“解决这一问题,找准人群是关键。”可警说,“由于中医相对省钱、副作用小,像腰腿疼等疾病,通过针灸等理疗见效很快,所以,现在,认同中医治疗的居民越来越多了。”
“为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我们根据国家和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要求和全县医疗资源分布情况的实际,将我们县13所乡镇卫生院组成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该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陈丽萍介绍,“今年6月,我县启动了包括义门在内的三家卫生院作为试点,采取以大帮小、以强扶弱的形式,提高全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力,以义门镇卫生院为核心单位,对成员单位进行帮扶和指导。义门镇卫生院开展的第一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已对130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就这样,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的启动,让基层中医药人才难题正在破解。
“我是今年八月份来这个卫生院的。之前这儿只有2名中医人才、一名中医助理医师、一名曾经学过推拿的医士,中医药服务数量极少。”可警介绍说,“九月份,中医医疗互助联合体团队扩充到10人,中医主治医师2名、中医执业医士2名、中医助理医师1名、中医医士4名,中医护理1名。他们中有的是从其他乡镇医院派过来的,有的是从村医里选拔过来的,把他们培训成熟后再派到启动中医药特色的乡镇卫生院。”
他们这么做,直接受益的是老百姓
“以前,有个腿疼之类的小毛病,都只能去县城,来回得10块的路费,现在好了,这些小毛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在义门镇卫生院的针灸室,64岁的高大妈正在接受拔火罐治疗,“我就是义门村的人,年龄大了,腰腿经常疼,每次来卫生院拔拔火罐就舒服多了。”
其实,这个小小的镇卫生院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着越来越好的中医服务,而且正在吸引着周边的百姓前来就医。
就在这个针灸室,记者当时就见到了三位来自外省的患者。其中一位苏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家就在黄河对面的陕西府谷,开车半个小时就到了。“我有几个朋友,她们也都曾颈椎不舒服过,都是来这儿看好的。所以,自己有了这个毛病之后,直接就开车过来了,我刚做了两次针灸,情况好多了。”
合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健康养老服务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农村独生子女不断增多,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凸显。
“医院不能养老,传统的养老机构又不方便就医,不少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一旦患病,便时常往返于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不仅耽误了老人的治疗,而且也增加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可警说:“为解决这一难题,县卫生计生局研究决定,将我们镇暖泉村卫生室与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融合发展作为全县试点,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记者来到暖泉村卫生室时发现,它与该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共用一个小院。此时,不少的老人正在院子里唱歌、下棋、看报。“村里留守老人比较多,平常没人照顾。有了日间照料中心,他们每天可以在这里免费吃一顿午饭。”该村村支书赵文义介绍说。